「Hey 你為什麼會喜歡這支廣告?」
「恩………….就感覺吧」
「喂!感覺是什麼鬼!能吃嗎?= =」
我當然知道不能吃啊~~~
但對感性99.9%、理性0.1%的超級雙魚人而言,
很多思考和決策真的就是種種的「感覺」組合而成。XD
剛好一早看到 廣告素材金點賞 老大分享他 「怎麼看一支廣告」,
因而也跟著嘗試著將「看影片廣告」時的自己腦中小劇場系統化寫下來。(盡量)
以下展開觀看廣告時的腦中小劇場~GOGOGO!
1/為何想打開這支影片廣告?
光是這點就分好幾種原因,撇除很閒無聊的理由,會讓我想點播放鍵的原因如下:
(A) 文案、縮圖是否「引起注意」:
那什麼廣告會引起我注意呢?
這篇廣告的文案、縮圖是否「與我有關」、「看起來對我有幫助」。
P.s.上面的「幫助」不單指實際拿到的好處,也包含心理層面的「幫助」,如:解決問題、讓我有話題能聊、主角是我的菜我看完開心….都是對我的幫助)
總之,要讓消費者把「沒關係」變成「有關係」。
(B) 討論度爆高
點閱率、討論度爆高的影片,不是很多人喜歡就是很多人討厭,但無論是討厭or喜歡,能被很多人討論,甚至轉載、分享的影片,絕對有他的「過人之處」。
好的教材把他收錄百寶箱、負面教材把引起負面的地方畫重點做為未來借鏡。
如同先前國軍廣告被爆抄襲樂透7時,高討論度便引起我的注意,也因而寫下廣告觀察。
(C)品牌、代言人、KOL…符合自己愛好
有些大品牌廣告本身具高質感,類似收看名人廣告挖掘寶藏的感覺,出新影片沒意外都會點開來看。
除了品牌外,誰業配or代言也會影響我是否點擊這支影片廣告,
例如:固定收看HOW哥影片已經成為我習慣~~~!!!XD
所以廠商找來的代言人、KOL好感度對我而言是重要指標~~
2/ 點播放鍵後,是什麼讓我們想繼續看下去?
資訊爆炸的時代,已經不是盛竹如說著: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」觀眾就會乖乖看的時代。
現代人專注度愈來愈低,各平台上觀看習慣與收看時間也不盡相同。
因此,「影片前5秒很重要」他是是否繼續看下去的關鍵。
以我而言,前五秒我會看影片是否對味(又來了!又是一種感覺)
好啦!是看畫面、音樂、旁白是否合我胃口或引起好奇,是否可能符合我原先預期的好處(如:好笑、優美、故事性、感人…..的路線),若無誤後再繼續往下。
像先前喜歡的百富X百年花磚的廣告,前五秒還在鋪陳,但影片開頭卻用了「花磚比地價還貴」
我心中馬上有了「蛤?為什麼比地價貴」的想法,讓我願意接著把這個故事看下去。
Btw 最討厭標題殺人影片,看完文案和縮圖點進去後發現被騙了!-.-
3/ 影片播放中,講了什麼重點?
播放影片時我會猜測這支影片的訴求點,因為廣告通常為避免受眾接受過多資訊,搞不清最初訴求,好的廣告影片訊息會愈單一。
當影片愈往下走,重點會愈來愈明確,當影片過了1/2都還找不到方向,那也差不多能關掉跟他say goodbye!(很沒耐心)
觀看影片時,從廣告影片安排的產品、劇情、主角、拍攝方式等,猜測影片主要TA是誰,並跟著影片走向猜測推論,主菜是否跟你想的一樣,就像看電影、看鄉土劇、看偶像劇會猜測劇情一樣。
猜得到覺得開心抓到重點,但猜不到時往往也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!
不過我有時只是想放鬆看個廣告娛樂時,我會放任自己在廣告情境中,回頭再仔細思考 XD
4/ 看完這支影片廣告後,留下什麼?
無論是讓你哭還是讓你笑,至少這支廣告要能在廣告海中讓你「有感覺」,最好進而產生「行動」。
通常我看完廣告後,會馬上滑留言,除了找有沒有人有同樣共鳴,同時也在留言區中找是不是有漏網之魚,最重要的是看TA是否如同自己猜測的,也瞭解TA看完廣告的反應。
但最近打算調整一下,先彙整好想法再看留言,以免受留言引導方向。
結語-當個有感的人之外,還要學著將「感覺」具體化
回想起剛進廣告公司時,我家製片隨口問了我
「K力,你最喜歡的廣告是哪個?」
當時,我說心虛地說「我最喜歡樂透7這支廣告」,要詳細敘述我喜歡這部廣告的哪些地方,好像也講不出個所以然….. XD
很感謝在 廣告素材金點賞這社團中,看到大家對於廣告的想法與看法後,也漸漸逼自己把「感覺」具體化,讓其他人也能知道你究竟喜歡什麼,能在去年度寫了兩篇觀察文覺得很開心。
如同主管說的,廣告人最重要的是看完廣告後要能「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」,
現在,除了讓自己有想法與觀點外,更要試著愈來愈言之有物!